注:女优在日本为“女性演员”之意,题目含蓄的为观众在开篇点明女主身份方便观众看懂后续剧情。
#千年女优#今敏大师yyds,电影采用蒙太奇等多种运镜手法灵活且生动表达女主为找到“他”所不惜一切的付出。直到最后几近放弃之时社长的出现以及旁敲侧击之下女主重拾起年轻时为了找到“他”的初心。
电影中的人物设定塑造的形象生动且丰满为电影的剧情与逻辑充分连接,尤其是在社长和女主和女二的人物塑造上。电影开头社长放映女主的电影片段就也间接表明了电影将以第三人称讲述整个故事,而社长【当然还有摄像师】就是故事的倾听者以及“参与者”【社长参与“故事戏中戏”以及现实中的年轻的他】,而女主也无疑是整个电影故事的亲历讲述者。
故事全篇讲述女主在演艺生涯中对“他”的追寻,女主的剧本篇章和现实经历如绳结一般扎在一起,看似“剪不断理还乱”,其实一串串的戏码主要内容都只有一个:追寻那个“他”,不论什么年代,不论什么身份,不论什么剧情,都是为了记忆中的“他”,跟现实的本心完全契合,杂而不乱。
社长在前期虽然看似只是被情感感动的“旁观者”的存在,但是在故事讲述中的代入也间接为女主的执着且深切的精神以“旁观者”的身份【电影前中期的“旁观者”身份主旋律】所共情和肯定
。当然代入也给电影添加了不少诙谐幽默的音符,不至于让故事自始至终非常沉重,对于观众来说是丝毫不会减少兴致的hh。
随着故事的讲述,女二也应声登场,她的出现主要也是衬托女主为了“他”如此长久不变的初心,她对女主“感情”的向往和羡慕,在故事中的“现实经历线”结尾得到完全提现【女主找到钥匙时她的承认】,但同时她“随着岁月荏苒,心情也平淡下来”其实也间接说明了女主也在衰老,为后续女主的释怀埋下伏笔。
除了他们,其他的人物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电影中的“刀疤男子”【姑且先这么称呼,如有冒犯请见谅】其实等同于女二对剧情的推动作用,而且作为故事中最靠近“他”的人,不论是戏码还是现实,都是作为一个时代的“迫害者”出现,斩断了女主和“他”的情线。但最后的赎罪与反省也让女主的“心火复燃”,有情人也终于不在阴阳两隔,终成眷属。【可喜可贺可喜可贺】
但电影中最让人可圈可点的还是今敏大师的运镜手法,可能一周目会让观众些许发懵,但是在慢慢评味下,就会发现这些分镜的转换与衔接是如此巧妙和完美。巧妙在时间地点人物尽不相同但开端到结果,以及本心,仅是如此契合,都是为了追寻“他”,而那把“钥匙”也正代表着女主不变的初心,随着镜头转换代入到她和“他”的彼此,以及观众心中。完美在制作中一个个分镜里找出相似的场景和动作进行“无缝对接”,而一周目观众在没有解说下懵懂的心态也正是最好的证明。
作为观众之一,真的很荣幸能欣赏到大师级的影视艺术作品,在这里我对电影制作者们以及身边推荐的朋友深表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