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把钥匙,开启了尘封的记忆,在《千年女优》中,我们跟随年老的主人公女影星藤原千代子的回忆,来到她电影与现实交织的人生之中,跟着千代子对爱的追寻之旅,又仿佛置身于千年的历史之中,最终汇聚成波澜壮阔的故事。
这是一部优秀的作品,有着虚幻与真实交融的表现手法,近乎完美的分镜设计和堪称经典的配乐,不过对于观众个人来说,是否喜欢这个作品,大概还有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这种追寻是否能打动你?
过多的评析可能会影响观影效果,那么无需多言,无论是在寂静的夜晚,还是一个人悠闲的假日,如果有时间的话,欢迎观赏一下这部作品。当然,如果是你久闻今敏的大名,想接触他的作品,《千年女优》或许就是个不错的选择。
(这不是一篇推介,没看过电影,不想影响观感的小伙伴就不要往下看了,不妨收个藏吧~)
《千年女优》的主题以及作者想表达的内容,在两篇今敏的访谈中大概都可以找到,我将把链接放在正文最后了,不过对于电影的解释永远不会只有一种。
那么在这篇专栏里,我想结合今敏的访谈中的一些内容,加上我的一些观后感,从下面几个部分来回顾一下这部作品~
一、作品的叙事:作品的创作、“时间感”、电影与现实的交织
二、作品中的象征性事物:包括睡莲、钥匙、纺线婆婆、片尾的话
三、作品中的部分人物:“键之君”、立花源也”等
最后想说一句:或许没有必要由我,或由任何人,来告诉你,这个故事讲了什么,传达了什么。我们可以在各种影评中看到各种各样的理解,包括这篇专栏,不过真正打动你的,只有你内心的那一个答案,不是么~

一、作品的叙事——难解难分的电影与现实的故事
作品的创作:如果从专访中,找寻这部作品的创作过程。与《未麻的部屋》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未麻的部屋》是为了刻画人物和表现主题,运用了幻想与交织的方式表达;而《千年女优》则是从这种交织表达的方式出发,在其中认真思考“生存问题”之后,自然而然地形成了该作品的主题。
“时间”的跳跃:在专访中,今敏提到这是一部最初想以“时间感”的概念来发展情节,交织的“时间感”和镜头的“视觉陷阱”来表现故事的作品。今敏说:“时间感这个概念一直深深吸引着我,对我来说一直是个非常有趣的主题。其实美国导演George Roy Hill的作品《第五屠宰场》给我启发很大。”(引用自访谈1)
《第五屠宰场》开头的一句话:\"I jump back and forth in my life and I have no control over where...(我一生向后和向前来回跳跃,我无法控制去哪里...)\",在这部电影里,过去与未来的时间来回穿插,一会在过去的二战,一会是治疗心理障碍的现在,一会又是战后成功的未来,甚至还会在外星球。
《千年女优》有所不同,不论是千代子犹如时间旅人一般千年追寻的过程,还是电影情节与真实人生交融的对千代子人生叙述的过程,这部作品整体上以时间轴为顺序。电影与现实的难解难分,过去的回忆与如今交互相融,似乎有在表现:主角既在过去又在现在。
(今敏在专访中提及了这种过去与现在的并存,虽然个人觉得在观影中给我的体会并不多,我的体会是在晕倒这个片段)
电影与现实的的交织:《千年女优》中故事虽然是在现实与虚幻的交融中进行,却给人给人带来了一种“写实”的感觉,加上今敏导演所叙述故事的构思十分严谨,所以我们不妨“在虚构的故事中找寻真实感”。我想,让我们随着三个问题,来回顾这种电影与现实难解难分的叙事:
1.影片中出现的第一部电影是哪个?千代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是哪个?
2.电影和千代子的人生故事是同步的么?
3.前往北海道的那一段,出现了几部电影的情节?
那么我们来从第一个问题开始回顾:“影片中出现的第一部电影是哪个?千代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是哪个?”
答案是:第一部出现的电影是在月台上追逐火车的电影《君を慕いて》。可以确定的是,这不是千代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而难以界定的是,在这份场景中,现实与电影的区分程度。
这一份场景,我们可以说是真实的回忆,毕竟前面与“键之君”的相遇是真实的(出庭证人:“钥匙”一枚),场景中人物的发型和衣着也与电影的海报有着不同(电影中是长发、红外套)。但人物的姿势、火车的煤烟、以及远处电线杆的背景。却又与电影近乎一致,大概也是从这里,开始了现实与电影魔幻般的融合。
至于千代子出演的第一部电影,自然是在伪满洲的那一部《士勇の痍伤》,连海报自然也是写着“新人:藤原千代子”
第二个问题:“电影和千代子的人生故事是同步的么?”
故事的叙事似乎可以分成两种:一个是“千年追寻”的部分,在这部分,伴随着千年的时间顺序和和追寻中千代子对“键之君”情感上的深化(如果在现实一点,可以理解为用按照两个线索,选择千代子演出的电影并串联起来,但在《千年女优》的表现中,实际上是有同步的感觉),用在电影中跳跃的方式进行。
另一个是讲述千代子人生经历的部分,是在电影与现实交错的叙事中进行的,但电影和人生同样不是完全同步的。我们看到,有《士勇の痍伤》与去伪满洲的现实的同步,拍火箭发射《游星Z》的电影与拍摄事故的现实同步;也有前往北海道时早些年拍过的电影情节的穿插,以及询问钥匙时转到出演英语教师的电影,此类非同步的部分。
似乎千代子不止在现实中,在每部电影中也都有一份人生。
第二个问题:“前往北海道的那一段,出现了几部电影的情节?”
我想,这里应该是3部。为什么提这个问题,因为恐怕有一部电影会容易被漏掉,就是这部讲“暴走卡车”的电影,其实也通过不起眼的方式,穿插到了剧情之中。一方面可以从这个写着“纯情街道暴走#”(不好意思最后一个字认不出来)的海报看出,另外也有人说是因为看到立花源也进入了角色,所以应该也是电影情节。
这种穿插,人物衣着不同,但汽车造型一致,大概和在月台上追逐火车的电影《君を慕いて》相似,可以说是现实的情节,但在某些层面又与电影有所重合。
另外两部是关于怪兽(哥斯拉?)和宇宙的(《游星Z》)电影,从千代子前往北海道之前的场景可以看到两部的海报,比较明显地体现了“以前”拍过的电影,穿插到“现在”前往北海道的叙事上,也就是时间上“非平行”的方式。
此外,如千代子结婚后,找到丢失钥匙的那一段,本来“家”的场景转变成名为“家”的拍摄布景,此类优秀的转换和镜头在影片中也可以见到很多。

二、作品中的象征性事物
1.睡莲
睡莲的花语是“纯真”,也有“轮回”之意(大概是佛教的寓意,在片尾曲中有“轮回之莲”的歌词),立花源也的公司也因千代子起了Lotus的名字。
“纯真”:(寓指可能有很多种,简短地说一点)千代子追逐爱情和追逐梦想的纯真,如果从引申义,或许是说在每个人对于爱情也罢,初心、理想也罢,乃至作者今敏对艺术和“完美作品”的追寻过程,都要保持那份纯真。
“轮回”:在千代子离世的时候,她院子里的睡莲开了。在听着片尾曲《ロタチィォソ(lotus-2)》的同时,那“千年万年犹如一瞬”、“过去现在未来同在”的歌词,有一瞬间让我感觉,乘坐火箭继续追寻的千代子,又走进了她的电影的世界,或许千代子本身就是在不同的世界跳跃,她的下一个轮回,会是千年前城池里的公主?还是会变成宇航时代飞向星空的宇航员呢?
(对于下面访谈中的这段话,让我想起了“人类是否有不朽的灵魂”这个问题......不过这不是我在意的部分,这篇专栏将不涉及这些内容)
今敏在访谈中有这样几句话“观众还是最好把千代子视为虚构的角色,千代子更多象征着灵魂或思维。”“肉体早晚都将灭亡,而灵魂或思维却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而得以持续。”(引用自访谈1)
2.钥匙(打开最珍贵的东西)
在访谈中,今敏说:“钥匙是电影中的关键元素,也引起了观众的好奇心。我非常希望观众去怀疑、质疑、思考。这些元素并没有唯一特定的解释方式。”(引用自访谈1)
对于“键之君”来说,简单地从后面的特写看,钥匙打开的是画箱上的锁,对于箱子里到底是什么,可能是反战的画作或传单?我们不得而知,但随之引申而来的,大概是“键之君”的理想和追求。
对于千代子来说,钥匙的寓意更加广泛,电影中提到的一点是“打开了我对那个人的回忆”,“仿佛回到了那时的自己”(这两者也是最珍贵的东西)。当然这也只是一个解释,钥匙的象征意义,在每个读者心中都会有不同的思考。
可以说钥匙可能象征着初心、象征着理想、象征着追寻......
可以说钥匙也是对“键之君”的情感,化做的具体的执念......
也可以说钥匙是千代子纯真的自己......
还是想说那句话:虽然我们能够见到各种各样的解释,不过我们也要用心考虑,我们内心得出的,究竟是哪一个答案。
3.十四日的月亮
十四日的月亮,“有被称作明天的希望”。
3.纺线婆婆
在今敏的访谈中,提到“纺线婆婆”象征着“时间”,象征着“人类必死的命运”;而纱轮代表时间不是线性的而是循环的。但今敏也说过,这些都可以有各种不同的解释。
《千年女优》中“电影”中纺线婆婆的存在,这个人物不是从一开始就是虚幻的,我们可以看到“纺线婆婆”最初在剧中出现的第三部电影《あやかしの城》(翻译成“妖怪之城”?)出现,从电影照中我们可以印证。而随后的所有存在都是虚幻和模糊不清的。《あやかしの城》也是千年追寻的第一部,由此的“千年茶”,仿佛给了千代子追寻千年的生命。
藤原千代子与“纺纱婆婆”形象的重合,印证了前面提到的“时间”、“衰老”和“人类必死的命运”的象征意义。随着年龄的增长,“纺纱婆婆”步步紧追,在最后的宇航员的电影中,千代子从头盔玻璃上看到“纺纱婆婆”,认识到了“我已不是年轻的自己了”、“不想让他看到衰老的自己”,因而从而不再出演电影。
不过,让我们换一个方式来看,在最后,我们可以看到,藤原千代子与“纺纱婆婆”形象发生了重合。而整个《千年女优》的故事,都是老年的千代子对过去的追忆,也可以把剧中的“纺纱婆婆”都看做千代子对过去的自己的审视,所以会有“我恨你,恨之入骨,且爱你,如痴如醉”,老年的千代子,恨自己已经老去,不再是年轻的自己,而同时,她爱的,又正是那个“追寻着那个人的自己”。
4.“我喜欢追寻着那个人的自己”
在访谈中,今敏说到:“关于「千年女优」,在日本国内的访谈和互联网上的留言感想中,观众对最后一句台词意见颇多,但是海外的观众却从没有如此反应。或许这就是两者之间比较大的差异吧。我觉得在日本,对最后那句台词是毁誉参半,而这也在我的预料之中。”(引用自访谈2)
今敏的访谈中说到,这部分内容涉及重视自我与个人的价值观。他不想让电影带有过于明显的寓意,想传递的信息是“我们都应该坦诚面对自己真实的欲望和想法,积极地面对人生。”(详细的内容,可以去看那两篇访谈的翻译,链接在文末)
三、作品中的其他人物
1.键之君(画家)
在今敏的访谈中提到:“在千代子心目中,他的形象变得越来越高大,越来越深刻,最终成为她生命的意义。千代子在余生中不断追寻着他,就像我追求自己的电影一样。”(引用自访谈1)
在剧中,我们也可以看到,从最开始千代子解下红围巾,给“键之君”包扎伤口,最后到在车站看到像是“键之君”的人登上火车(好像没法确定是否真的是“键之君”本人,从画箱和衣着上看,可能是),这就是“键之君”的短暂登场。
如果画面中登上火车的人真的是“键之君”,可以看到那时他并没有用红围巾,而在后面逮捕“民权运动家”的电影中,以及在月球的画作中“键之君”挥手离去。这些地方的“键之君”已然变成了围着千代子给的红围巾的形象,这大概也表现了千代子追寻的只是自己内心中“键之君”的形象。
2.立花源也
其实立花源也也是一份追寻,现实中对千代子的两次舍身保护,以及在亦真亦幻的电影故事的回忆中,又无数次扮演了帮助和保护千代子的人,在这份“千年回忆”中,他同样追寻着千代子,甚至每次代入的角色在千代子走后都会自言自语一段时间......
3.大泷谆一、岛尾咏子
或许,这里会有这是现实对追逐理想的抑止力的理解。

四、纪念今敏
我认为自己一直在追求的完全理想的作品,是我自己永远无法抓住的东西。尽管我大概永远无法梦想成真,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不断追寻理想的态度。(引用自访谈2)

2010年,47岁的今敏因癌症去世,留下了一部未完成的作品《造梦机器》,这本应是今敏的第五部长篇动画作品。
“我要怀着对世界上所有美好事物的谢意,放下我的笔走了”
——今敏
2016年,《造梦机器》制作公司MAD HOUSE的丸山正雄说,没有人能模仿重现今敏的风格,所以这部作品将会截止在今敏生前制作进度,就此封印。

谁曾想到,《千年女优》片尾这首有些激昂悠远甚至节奏有些明快的歌——《ロタチィォソ(lotus-2)》也是在今敏的葬礼上回响的音乐,那份“千年万年犹如一瞬”、“过去现在未来同在”的感觉,似乎有让人不再悲伤的力量。错过了片尾曲的小伙伴们,或许可以尝试拉到电影末尾去听一下:
“ 咲け輪廻の OH 咲けロータス OH
绽放吧轮回的,绽放吧莲花(绽放吧,轮回之莲)
響け千年よ,響け毎秒に
响彻千年,响彻每秒(让这声音响彻数千年响尽每一刻)
这里没有音乐,倒是有几个歌词和翻译:

五、写在最后
(这么冗长的一篇长评,能看到最后辛苦啦~表示感谢~)
“总有一天”也我们对未来的期许,我们难道不也是内心都有那么一些美好的向往与追求么?爱情也好,理想也罢,或许我们追寻一生也不会有结果,不过那又如何呢?
附:(其他资料,1、2两篇访谈的内容,大概把今敏自己的创作想法都讲了出来,3是2019年2月15日发布于YouTube的评析的搬运,涉及《未麻的部屋》和《千年女优》,电影评析的角度,引用了挺多的论文,感觉好专业...至少我是没从这个角度想过(在我的感觉里,藤原千代子,是不分男女,与所有观众的形象重合,与内心有所追求的所有人的形象所重合)
1.【译】《千年女优》导演今敏访谈: 翻译:viino 校对:小双 (cinephilia翻译小组)
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7815774/
2.[翻译] 今敏访谈:「千年女优」(02.12)<上><下>: 翻译:范克里夫大尉
https://www.douban.com/note/92570627/
https://www.douban.com/note/93237439/
3.【双语字幕】今敏作品中的赋权凝视: 翻译:我大笑三声哈哈哈 校对:杰洛·齐贝林
